世界海拔最高风电项目、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措美县哲古风电场10台机组22日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超高海拔风电科研示范项目成功投运。
三峡哲古风电项目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地处海拔4850米至5500米之间,机舱最高海拔达5139.1米,总装机22兆瓦,包含5台单机容量为2.2兆瓦的直驱机组、5台单机容量为2.2兆瓦的双馈机组,配套建设1座110千伏升压站,是我国超高海拔风电科研示范项目,为我国超高海拔风电项目开发提供了建设运行数据支撑,并推动风电行业在超高海拔区域的技术探索。
作为自治区第一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哲古风电项目将形成超高海拔风电场开发一系列解决方案,为类似区域大规模风电开发提供科技成果和工程借鉴,将助力我国超高海拔水风光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对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促进超高海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投产后,既可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与当地哲古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深度融合,成为哲古湖旅游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提供新路径。
由中国电建所属成都院建设及咨询管理的,具有“世界第一高钢管混凝土格构空心桥墩”的金阳河特大桥顺利合龙。
金阳河特大桥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交通项目,属原S208线凉山州金阳县城至通阳大桥段公路改建工程的控制性项目,承担国道G356线过河、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的功能。大桥跨越金阳河深切河谷,全长757.7米,有9个桥墩。5号、6号、7号主墩采用钢管混凝土格构空心墩型式,抗震性能好、经济性强,其中,该桥6号主墩高196米,加上上部结构14米梁高,相当于70层楼房的高度。
金阳河特大桥合龙段是大桥施工中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一道关键工序,精度高,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需要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合龙。项目团队先后攻克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结构设计、钢管高空吊装、超高超远高性能混凝土泵送、超高塔吊电梯运行安全保障等关键难题,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节约了项目成本,推动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长足进步。
金阳河特大桥计划于年底建成通车,将成为连接金阳县新老城区的主要通道,行车时间由1个多小时压缩为10分钟以内,惠及群众12万余人,更是老城区地质灾害避险疏散的“生命通道”。
当地时间10月9日,由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总承包建设的葡萄牙Solara4 220MW大型光伏电站通电启用杏彩体育,是欧洲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
葡萄牙Solara4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820亿瓦时,相当于20万个家庭的用电。在为葡萄牙每年提供高效环保能源的同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万吨,项目全部采用中国建材自有品牌——中建材浚鑫科技的高效光伏电池组件。
建设期间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凭借国际一流的自主核心技术和装备,顺利完成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完全符合欧洲标准和所在地政府规范。中老两国产能合作的标杆之作
老挝时间9月28日,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中企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投资开发的梯级水电项目,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全部投产。
南欧江项目按“一库七级”分两期开发,全流域总装机容量达1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50.17亿千瓦时。其中,一期开发的二、五、六级水电站已于2016年4月全部发电,二期开发的一、三、四、七级水电站已于2019年12月首机发电,随着最后一个梯级南欧江七级水电站的投产发电,2021年全部完成项目建设,全流域电站进入梯级联调联运期。
七座电站犹如七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南欧江上,已成为中老两国产能合作的标杆之作,为中老友好合作注入新动力,增添新内涵,作出新诠释。
由中交集团总承包,中国路桥承建,中交集团二航局施工的孟加拉国国父隧道(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右线顺利贯通。至此,隧道实现双线贯通,标志着中国在海外实施的首条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父隧道项目位于孟加拉国吉大港市卡纳普里河入海口处,通过河底隧道连接卡纳普里河东西两岸,路线公里,双洞四车道,其中盾构隧道段长2450米,隧道直径11.8米。项目采用中交天和自主研发制造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盾构机刀盘直径12.12米,长94米,总重2200余吨。在左线隧道掘进过程中,项目部克服了富水粉细砂地层盾构始发接收、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姿态控制、铁板砂地层盾构掘进控制等重大施工技术难题。在右线隧道始发之前,依据左线隧道积累的施工经验,项目对盾构机刀盘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掘进过程中实现了“刀具零更换,尾刷零更换”。
该项目是南亚地区的第一座水下隧道,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项目采用中国标准设计、中国装备施工、中国企业管理,将成为“中国隧”在海外的一张闪光名片,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
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大大改善吉大港的交通条件、带动孟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对完善亚洲公路网、促进孟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孟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由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全国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马山段,历经近4年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
太湖隧道作为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节点,在太湖梅梁湖水域“一隧穿湖”,全长10.79公里,横断面采用折板拱两孔一管廊形式,两侧行车孔单孔净宽17.45米、净高7.25米,中间为管廊,采用堰筑法施工,杏彩注册从岸边向湖中逐段分仓推进,是全国在建最长湖底隧道。
太湖隧道项目以打造“滴水不漏”的水下隧道为目标,一方面加强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工艺标准化控制,细化隧道防水措施,引进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制冰机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采用新型自动养护喷淋系统多方位呵护隧道质量;另一方面,按照隧道“三重六层”防水施工方案,细化隧道防水措施,有效降低隧道渗漏风险。
太湖隧道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隧道采用四仓流水作业施工模式,减少对太湖水域的阻水长度,既满足湖水流通径流宽度又预防蓝藻滋生。通过建设全封闭拌和楼和石料仓等方式,控制扬尘排放。
随着控制性工程太湖隧道的全线贯通,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迈进冲击阶段,预计今年底该项目通车后,将实现与苏、锡、常三市的高速公路环线直接沟通,还有助于提升沪宁通道作为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功能,成为拉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400亿立方米,创国内页岩气累计产气新纪录。
该气田日产气量近2000万立方米,可满足4000万户家庭日常用气需求,相当于3个重庆市全部家庭。为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页岩气开发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石化从零起步,创新集成五大具有涪陵页岩气开发特色的技术体系,实现3500米以浅超压页岩气藏高效开发、3500至4000米气藏有效开发。首创中国页岩气立体开发调整技术体系,立体开发调整区采收率最高达39.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网电钻机、全电压裂机组、连续油管作业车、可溶式桥塞等装备工具,关键装备实现全国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成国内领先的页岩气生产基地、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为国内页岩气产业发展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为全球页岩气开发提供了中国样本。
涪陵页岩气田自2012年12月开发建设以来,2017年如期建成百亿方年产能生产基地,现为我国第六大天然气田,是我国川气东送管道重要气源之一。该气田的成功开发,树立了我国能源开发史上新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能源的新征程。
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32-6智能油田(一期),全面建成投用,应用云计算、杏彩注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为海上油田赋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油气生产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使秦皇岛32-6这个20年的老油田具备全面感知、整体协同、科学决策和自主优化等显著智能特征,生产效率提升30%,降低操作维护成本5%~10%,减少用工20%。
作为行业内的开创性示范项目,该智能油田管理系统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组总计编写了130多万行代码,形成了8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00余组算法模型,开发了1600多个业务功能点,涵盖了生产运行全业务链条,项目获得29项知识产权。
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建设超级工程的底气,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建设超级工程的动力。沿着科技强国的道路不断进军,擦亮“国家名片”,刷新“中国速度” !